完结后记(有点长)(1 / 2)
终于赶在24年彻底过去前把弥生全部完结了,拖拖拉拉写了六个月但真的完结了还是有点恍惚。
随因无异于是我写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个女性角色,回头来看都有点被她激励到,她很坚强,像坚韧的芦苇一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会被谁影响到,知道自己那无能的母亲甘愿活在塑造的假象之中也不愿意睁眼看看现实时,她就知道自己一定要逃出去,逃得远远的,所以其实不管随因发没发现哥哥的信,她都不会甘心沦为一个被安排好一辈子的孩子,随嘉聿的信只是让她拥有了立马逃走的勇气,她下意识认为,哥哥会为她兜底的。
再说随嘉聿,说实话我不太会剖析男性角色,在我看来弥生这篇故事的哥哥相关都是在围绕着妹妹走,我在写的时候也会翻看前面的剧情,去设定他要如何才能是随因需要的那种人,所以其实不说也可以吧(偏心)
随嘉聿的童年,完全可以说他是被妹妹救赎了,在父亲和母亲的阴影之下,这个家里唯一天真烂漫的妹妹成了他心里唯一的安慰,因此当他被虐待时,他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幸好父亲只对他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之下,随因的关心在他心里形成了最后一片没有被污染的空地(所以他才这么难以把持啊tt)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我写过最面面俱到的,包括两人相互的触碰,夹杂着小心和爱,一些动作细节也是我斟酌再叁写下去的,即便周围有那么多的不堪,他们还有彼此可以相信,这些爱都是与生俱来的,哥哥爱护妹妹,妹妹也爱护哥哥,也许从随因出生后,她的那双小手第一次握紧了哥哥指头,大抵从那瞬间开始,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轮转(虽然这里正文没有写到,可以脑一下)到最后只是浓烈过了头,只是太浓烈了而已,亲人的爱溢满了出来,掺杂了想要相交的爱欲,他们没有错tt
骨科不就是这样的吗,一切从亲情开始,逐渐变质。
关于母亲,其实这个人物我想过争议会很大,但是没想到居然能大到几个宝宝留言对她表示不满,这里我搬一下我的回复再加以总结
1:我觉得她蛮多样化的,应该是那种只想沉溺在自己给自己塑造的美好家庭念想下,而装聋作哑,但是被拆穿之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再一次恨起这个破坏自己生活的男人(其实她对随因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在这个男人的撺掇之下,她反而愿意去相信这个眼前编织的梦境,而不想去认真对待自己和前夫的一双儿女,也有包括对于前夫的恨在吧。她又缺爱,又任由阿因变成第二个自己,好在阿因自己有意识地去想要冲破这个束缚)括号里的是后面会写到的,但你说了我就忍不住想概括回复一下!以及你提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想到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解释通的可能性之一。
注:↑另一个角度是嫉妒
2是这样的,她很可恨,她对孩子们做的事情说实话下地狱都不为过,但她也是一个很懦弱的人,她想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家庭和生活在我看来那种执着同时体现了她的可悲,想要一个很好的生活却总是败在了男人的手上,她讨厌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可又没有办法抛弃他们,她为了一己自私被继父撺掇,既要又要,她知道所有的一切,但她都在被动接受一切,她做过最勇敢的事情就是间接导致了第一任丈夫的死亡,可那也是被迫的,就像第二次那样,当她幻想的生活被真相撕开了口子她才敢去面对……我也并不是想给她洗白的意思,只是这个人物我觉得影射了现实中的很多女性,被牵制的,被逼到发疯的,而这些伤害最后都一层一层转移到孩子身上,在构建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也很痛心……
对,其实我没有想洗白的意思,这两段回复已经是我写母亲这个角色的初衷,大概不需要再做其他总结了,当然我觉得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理解也会有偏差,我支持批判自由,但在批判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去忽略最初的始作俑者,这是我常常在面对家里琐碎事物时会去反思的一个点。
常春时的番外大家其实可以当一个梦去看,阿珊这个孩子就像他们过去的镜子一样,收养这个孩子,也是填补他们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一些东西,评论有人问我随因是不是知道自己父亲对自己做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把童年的东西经由他们自己的手填补上了,还有我在这里补充了随嘉聿被打时妹妹的视角。
以上就是我对弥生整本书的人物所作出的一些感想!
这篇整本我自认为是比较侧重抓感情描写,还有一些社会现象的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po写这种类型的文,但在面临各种选择之下、各种困境面前、各种所不公平的等等的骨科都是我想尝试去写出来的,主角破除自己身上的枷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
可能也会有人觉得为什么骨科文要出现这种层面的东西,但我写到最后真的很开心,可能到后面大家也看得很疲惫,包括我自己也不是很相信我自己的笔力,但创作是这样的吧,虽然内耗,可一旦把想写的东西写出来,就会酣畅淋漓。
↑返回顶部↑